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园地 -- 正文

党群工作

党建园地

【言论】讲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优秀传统
作者:gxxg编辑:审核:时间:2014-04-08点击:

讲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优秀传统

来源:新民晚报

周中之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历史和现实表明,要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历史。它“不是一尊石像,那不是不动的,而是生命洋溢的,犹如一道洪流”,在文明古国的土地上流淌,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富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亿万群众所认同,产生巨大凝聚力,就必须抓住传统,抓住根本。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和形成的,深刻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被概括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三个倡导”中,不难窥见其中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例如“和谐”,这是最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内容。在儒家经典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价值理念上“尚和合”的特点。例如“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寄托了多少志士的爱国情怀。例如“诚信”,中国古代儒家“主忠信”,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将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例如“友善”,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崇礼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内核就是友善,如此等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基础上形成了其基本内涵。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古为今用的同时,必须有扬弃地加以继承。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要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同时,继承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更好地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文化传统包括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即雅文化,更多地与思想道德理论等相联系,小传统即俗文化,更多地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实践层面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充分挖掘文化大传统中的资源,发挥思想道德理论的“制高点”作用,也要充分挖掘文化小传统中的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中国文化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都承载着极为重要的职能。古往今来,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像家训之类的形式,产生的良好效果是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在当今中国,研究如何使家训等家庭教育的传统形式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有裨益的。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当代中国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时,也要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形式,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作者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