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实践团队赴神农架林区开展“美丽神农架*青春行动”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王凤武老师带领实践团的8名学生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聚焦生态文明教育,通过走访、参观、体验等形式,深入政府、企业、景区、乡间,探寻神农架林区独特发展模式,助力神农架振兴。
访谈政府,把握振兴发展“大动脉”
初见神农架,实践团成员们便惊叹于神农架植被的高覆盖率,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实践团的成员迫切想要了解神农架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带着这些问题,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林区政府。
在神农架林区政府,神农架林区团委石意伟书记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的成员们。针对神农架多方面的发展我们向石书记展开一轮轮的提问“轰炸”。 “如何结合神农架地理文化特点形成特色产品?” “如何利用神农架特色为百姓增收?”“怎样在不降低林木覆盖率的前提下更充分地利用山地?”“神农架在走怎样的发展路线?”石书记首先对实践团成员的勤于思考、做足功课表示肯定,随后热情耐心地逐一解答,随着与书记交流的逐渐深入,实践团成员们也渐渐找到了神农架林区发展的“大动脉”。
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1%,人均耕种面积不足1亩,为了在保全森林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对山地的利用,为农民创收、增收,神农架林区政府将目光放在了森林上。“神农架的自然环境不仅适宜中药材种植,在地理上也有充足的优势来进行中蜂养殖,产出的蜂蜜纯度高,品质好,同时还有许多天然的珍稀菌类……我们就根据自身的优势,推出了‘酒水蜜药菌茶’这六大特色产业。同时,像中蜂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林下空间,实现环保和经济双赢。”石书记向我们详细地介绍道。
团队成员张驰表示,经过与石书记的访谈,我们对神农架林区的发展模式有了充分的了解,政府在开发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走以“旅游+酒水蜜药菌茶”为核心的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发展路线,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妥善地维护了林区的生态环境,使“绿水青山”成为了“金山银山!”
走进企业,促进乡企结合“微循环”
8月5日,实践团成员们前往神农架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公司的酿造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车间,湿润的空气混着浓厚的酱香,偌大的车间只需要几名工人就能自如地运转。“自动化的魅力正在于此!”公司的范部长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酿酒工艺以及自动化设备,“我们公司的车间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酒业车间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车间的全面自动化也解决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导致产量低的问题,现在一年的产量是传统工艺的好几倍。”实践团成员一边认真聆听范部长的介绍,一边将自身机械专业知识与眼前的自动化设备进行联想和对比,让这堂实践课同时也成为了一节生动的“专业课”。
神农架生态酒业有限公司作为神农架林区的龙头企业,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在林区政府的协助下,神农架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将自己的作物种子发给农户,并在农户收获后用较高的价格回收,为农户的基本收入提供保障,带动神农架林区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实践团成员张友玲感慨道:“神农架生态酒业与农户建立起的‘微循环’给了我许多新的启发,这种和谐的农企关系,让原本冰冷的自动化机械设备散发出了人文关怀的温暖。通过这次实践我也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深入乡间,摸清振兴落实“小血管”
“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习总书记的话语扎根在实践团成员的心中。实践团成员们一同深入神农架的松柏镇、木鱼镇、大九湖等地,并来到当地茶园、蜂蜜园、中草药种植园与住户家中,参观标志性文化建筑、民俗馆、茶文化博物馆等。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访谈和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神农架文化、野人文化和“堂纺叠绣”等非遗文化,也进一步明确了“酒水蜜药菌茶”这六大特色产业在实际生产销售中发展的程度及其与当地百姓生活生产的结合程度。
实践团成员吴赟韬感慨道:“经过全面地参观和访谈,我似乎渐渐揭开了神农架那神秘的面纱,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我们大学生成长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只有躬身实践、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才能看到最有价值的东西。”带队老师王凤武也鼓励同学们要将这次社会实践的精神继续根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多的深入政府、企业、乡村,了解社情民意,把理论用于社会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字 | 张驰 徐婷婷
图片 | 吴赟韬 张友玲
审核 | 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