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农业机械化系,1985年更名为农业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2010年更名为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
学院现有农业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3个系,拥有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油菜、柑橘2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培训中心、1个技能鉴定站、3个校级实验基地和6个校级研究室,湖北省农业工程学会挂靠我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6个普通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党政管理人员15人。教师中有教授16人,副教授53人,并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岗位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目前学院已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结合,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素质良好的教职员工队伍。
“十二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计划项目、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项目、农业行业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20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0余项;获国家专利650余项,发表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达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目前,学院在研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
二、 人才培养
学院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国际化”的要求,探索实施“卓越工学人”大学生成长计划,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格局。
教师导学助成长。学院为每位新生安排一位专业导师,一对一开展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科研竞赛增才干。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加入教师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学习,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接受创新创业培训。近五年来,学生获创新创业奖项、国家奖项、专利等530余项。
国际交流拓视野。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多所高校联合实施国际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国际交流学习平台,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与条件优越。
学院人才培养坚持“以品为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大力建设“卓越文化”,持续推进“异曲同工”毕业巡游、“新工科”体验系列文化活动,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通过组织“新生杯”“工学杯”等竞赛,增强学生体育素质;通过举办“精工讲坛”“五月花海”等活动,提高学生美育素养。
三、专业设置
学院6个本科专业全部实行大类招生,按照“1.5+2.5”分阶段培养,其中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4个专业以机械类招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2个专业以农业工程类招生,给予学生更多专业自主选择权。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一流专业)
学习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等专业知识,培养具有“新工科”“新农科”知识背景,具备现代智能农业生产机械装备设计与系统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和智能农业装备工程的研究开发、推广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农业工程技术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能源与动力工程(省级一流专业)
学习热工与动力工程、能量有效利用、燃烧学、生物质能工程、节能技术等专业知识,培养具备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设计和开发知识,能在能源利用、企业节能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和装备设计研发制造、管理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专业)
学习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经营管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培育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制造、开发研究、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国家一流专业)
学习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培养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设计基本能力,能从事机电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教学与科研、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动化
学习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进行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管理与决策等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机器人工程
本专业学习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学导论、机器人技术基础等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深化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培养出以机器人为主体,兼具机器人系统与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控制理论与机电系统知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的系统开发、设计和应用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毕业前景
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
国内读研 |
出国境留学 |
自主创业 |
企业就业 |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 |
其他 |
31.15% |
2.71% |
0.23% |
51.47% |
1.14% |
13.3% |
近5年学院本科生就业与升学情况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就业率 |
96.56% |
96.35% |
95.44% |
94.39% |
86.23% |
升学率 |
25.65% |
35.37% |
35.19% |
30.98% |
32.08% |
继续深造高校
北京大学 |
清华大学 |
浙江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吉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英国卡迪夫大学 |
日本京都大学 |
学生就职企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联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海尔集团 |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五、杰出校友
朱 明 1982届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是中共十八大代表。
张金林 1994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中国动保协会理事、湖北省动保协会秘书长、湖北省养猪协会副会长、华中总裁联合会常务会长、武汉市饲料协会常务理事武汉市信用企业协会副会长、武汉随州商会常务副会长。
杨其长 1985届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设施农业方向”二级杰出岗位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园艺学会(ISHS)会员。
柳望春 1984届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曾任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
龙吉生 1983届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华中理工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大学客座教授、日本福冈大学客座教授。现任中信产业基金旗下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丸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唐 峻 1986届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党委副书记,现任湖北文理学院党委书记。
郑清春 1996届食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博士,教授,现任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田茂胜 2006届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海燕策略研究线路一官方公众号:工学e站